• 少林寺龙门石窟一日游

主页 > 旅游资讯 > >走进保靖这个宝藏之境:"探秘古韵今风交织的山地绮梦"

走进保靖这个宝藏之境:"探秘古韵今风交织的山地绮梦"

来源:中国户外网 2024-05-21 19:32

保靖,一片深藏的瑰宝之地。在湘西的怀抱中,它以其最古的城、最鲜的茶、最烈的酒、最忠勇的兵,独步一方。那么,究竟是何等力量赋予了保靖这份荣耀与独特?

1.png

山,是保靖的根基,赋予它无比的底气;水,是保靖的向往,引领着它遥望无尽的远方。茶,是保靖的旗帜,随风飘扬,展现其独特的魅力;人,是保靖的掌舵者,用智慧和勇气引领这片土地破浪前行。这四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,共同铸就了保靖的辉煌。

保靖,虽在湘西旅游的众多璀璨明珠中稍显低调,却手握开启湘西秘境的钥匙。这里,万物皆显本真,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,蕴藏着湘西最美的风情。

保靖,如同一部绮丽又神秘的“山地传奇”。山脉起伏,塑造了这片土地的壮丽与坚韧,也磨砺了保靖人刚柔并济的性格。这里的美,不张扬、不矫揉造作,却充满了自然与纯粹。特别是春天,更是保靖最美的季节。

2.png

酉水碧波荡漾,河岸油菜花金黄一片,仿佛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。远山如黛,层峦叠嶂,翠绿与丹霞交织,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。忙碌的采茶人在茶园中穿梭,头戴斗笠,各色头巾随风飘舞,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。雨后初霁,云雾缭绕,更是为保靖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。

保靖,这片土地宛如一位巨人,以山脉为躯干,展现出其雄浑与坚韧。西北的川河界、白云山、香火山、灵角山四大山脉如巨龙蜿蜒,与东南的吕洞山脉共同构筑起保靖独特的地理风貌,形如马鞍,巍峨壮观。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大小山头4965座,其中900米以上的高峰达563座,它们层层叠叠,错落有致,为保靖披上了壮丽的外衣。

水是保靖的灵魂,山间溪河密布,宛如血脉般滋养着这片土地。大小溪流150多条穿梭其间,石灰岩山体在水的侵蚀与切割下,形成了神秘而美丽的山水画卷。这些山水,不仅赋予了保靖独特的自然景观,更为其孕育了丰富的民族风情。

3.png

土家族、苗族人民世代生活在这片山水之间,巫傩之风自古流传,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绮丽又神秘的色彩。吕洞山,作为苗族人的圣山和朝圣地,其对面阿公山、阿婆山宛如两位慈祥的长者,守护着苗寨,也守望着前来朝拜的苗民。这里的苗寨错落有致,清一色的木质结构建筑,夹杂着吊脚楼,是摄影师和写生者钟爱的天堂。

土家族人则与水更为亲近,他们的圣地首八峒村位于黔山脚下、酉水河畔,村里留存着湘西州唯一的八部大王庙遗址,这里是土家人的发祥地。酉水河,作为湘西的母亲河,不仅是保靖与外部世界的沟通桥梁,更是土家族人、苗族人走向外界的重要通道。汉族人也沿着酉水进入这片土地,与土家、苗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。

四方城,这座始建于战国的古城,见证了保靖悠久的历史。城址区、青铜冶炼作坊、战国粮窖及战国汉代墓群等考古发现,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,诉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。而更为古老、神秘的乳香岩,则是土家族、苗族先祖的崖墓所在地,与汉文化的四方城隔河相望,两种文化在此交融,共同铸就了保靖的丰富多元。千百年间,汉族人、苗族人、土家族人在这片土地上友好交往,相互融合,共同书写了保靖的辉煌篇章。

4.jpg

在保靖的山河之间,深藏着一颗坚韧而勇敢的心,那是沈从文笔下永恒的诗意湘西,是他人生旅途中的璀璨转折点,更是他毕生眷恋的自在天地。

1922年的早春,沈从文与表兄黄玉书在常德漂泊数月后,毅然决定重返行伍,来到保靖这片土地追寻生活的方向。尽管在保靖有着众多的熟识之人,但他深知“找工作不能仅凭他人的推荐”。在经历半年的漂泊与寻觅后,他终于获得了一份司书的职位。因书法出众,他被一位陈姓统领赏识,调至身边协助处理文案。那时,他的办公室坐落于古老的参将衙门院内,紧邻酉水河畔,抬头便可望见那著名的石刻“天开文运”,寓意着保靖对文化繁荣的美好祈愿。

这方石刻与沈从文的相遇,似乎预示着一种宿命的际遇,也或许给予了他某种灵感的启示。在保靖的日子里,他翻山越岭,博览群书,无数次在酉水旁凝望远方,幻想着广阔的世界。尽管生活时而闲适,时而苦闷,但保靖的山水却赋予了他无尽的灵感与力量。

终于,在1924年9月(或1923年8月)的一天,沈从文从保靖的河码头登船,顺流而下,踏上了他用一生书写的湘西之旅。保靖,成为了他人生旅途的起点,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摇篮。没有保靖山水的滋养与洗礼,便不会有沈从文那锦绣般的文字与篇章。

5.png

如今的保靖,已是华灯初上,数千米的酉水大道上歌舞如潮,高耸林立的大厦霓虹闪烁,如同画廊般美丽动人。这如诗如画的保靖,让人沉醉其中,如梦似幻。而沈从文笔下的诗意湘西,依旧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,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。